从2008年,李小波就开始接触电商,到2016年专职从事电商,8年时间,他虽然勤奋,但成绩一般。
习近平总书记所着眼的,始终是人民。既要只争朝夕,又要擘画长远,这是一个大党大国领袖的时间观、历史观。
2021年春天,植树结束后,总书记望着孩子们满怀憧憬的眼睛,笑着说,我们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三十年。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一度侵蚀绿色,块块疮疤,触目惊心。望着一株株摇曳的小树苗,总书记说,让它们跟着雄安新区一起慢慢生长。…………人民二字重千钧。2020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参加义务植树时强调,为人民群众植树造林。
蓝莓、木耳等特色产业风生水起,生态旅游、碳汇交易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你们现在十岁,到时候四十岁。60多位院士、35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新区规划体系编制。
2022年底,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正式投入运营,雄安新区城市大脑开始运转,为数字雄安的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提供网络、计算和存储服务,为打造云上雄安提供重要支撑。2021年4月,《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施行,对白洋淀及其流域作出系统全面的规范。一个个精工建造的重点项目,落成后将成为一个个标志性的存在。从编制总体规划到开工建设,再到现在初具雏形,规划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河北省统筹实施工业、城镇、农业农村、淀区内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河道整治、生态补水等九大类66项治理工程,以最强举措力促白洋淀水质实现跨越式提升。走进公园大门,从商周到汉唐,集合不同时期建筑文明的景致,仿佛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
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郑占峰说:从来没见过一座新城这样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段进说,千年大计,首先是规划。秉持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考古队开展了40余平方公里考古调查,发现了以南阳遗址、晾马台遗址为核心的大南阳遗址聚落群,文化遗存年代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宋金时期,文化发展延续近3000年。从来没见过建设一座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新城。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雄安新区白洋淀旅游码头,游船停靠在岸边。容城县南阳村南阳遗址,是雄安新区面积最大的一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中国中化001大厦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直径近百米的基坑内,56根钢结构柱已经竖起。从来没见过建设一座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新城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是设立雄安新区的初心。
坚持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推动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内外综合治理。雄安新区在全国首次建设覆盖全部管廊的物联网感知网络体系,管理更加智能高效。
河北全省一盘棋,上下联动,高标准、严要求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2021年白洋淀水质从2017年劣Ⅴ类全面提升至Ⅲ类,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华北之肾的代谢功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复原。雄安新区毗邻的保定市高阳县,是全国著名的纺织之乡,有三条季节性河流汇入白洋淀。
雄安新区建设争分夺秒、全面提速。开始午方遗址等13项考古发掘工作,出土陶、铜等遗物1500余件套。从来没见过一座新城这样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雄安新区,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吸引着世人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从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到提出选择一个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再到部署雄安新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局,运筹帷幄,把脉定向。通过科学调度水库水,积极协调南水北调水等对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
新区在规划建设中,坚持‘文化铸城市之魂的城市建设理念,空间布局改变了以往单中心‘摊大饼式发展模式,实行组团式发展。在片区开发和重要单体建筑中,借助先进科技手段的支撑,融入智能管理、数字城市、绿色低碳等先进理念,努力打造细致严谨的城市规划设计。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说。地下综合管廊的雄安方案首次将综合管廊与地下管线等市政基础设施集中规划建设,高效利用地下空间。
雄安新区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水准规划设计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雄安新区肩负着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之城的历史使命,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经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监测发现,目前白洋淀鱼类已恢复至46种,鳑鲏鱼、青鳉、银鱼等土著鱼类纷纷重现白洋淀,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19种,白洋淀鱼类生物多样性已达到高级别水平。走在淀边的木栈道上,雄安新区安新县东淀头村村民田根双忍不住感慨,从来没见过这样大力度治理白洋淀。北京眼神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关村首批与雄安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12家企业之一,公司拥有人脸、虹膜、指静脉等身份识别技术,与新区创新驱动的发展定位高度契合。从来没见过这样编制一座城市的规划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无论是规划编制要秉持的理念,还是规划编制进程的关键阶段,都亲自谋划指导,对每个重大问题及时把关定向,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工作方向。
秀林、绿谷、淀湾,构成了雄安新区启动区的生态空间骨架。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大历史观,保持历史耐心,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创造雄安质量,雄安新区正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6年来,雄安新区从完成顶层设计到展开大规模实质性建设,再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雄安新区设立后不久,这里就迎来了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高规格联合考古队。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支持建设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项目建成移交新区,中央企业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累计达140余家。
习近平总书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谋定了大思路。目前,雄安新区已搭建起以一中心四平台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基础框架,实体建筑与虚拟数据实现同生共长。从2017年开始,保定市连续开展河湖清理行动,累计清除各类河道垃圾1100余万立方米,封堵入河排污口2024个。管廊分两层,有燃气舱和综合水舱等。
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也在有序推进。白洋淀地处大清河流域九河下梢,把住上游来水入关口是改善水质的关键。
轨道交通将成为新区组团与组团间的重要交通连接方式,是新区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雄安新区新市民翟宗指着上百栋楼房组成的住宅小区自豪地说,从小区步行5分钟到幼儿园,10分钟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步行300米到公园。
以‘千年大计来定位一座新城的建设,这在中国城市史乃至世界城市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河北省文物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服务雄安经济建设大局、解读雄安千年历史文化为目标,全面推进河北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